股权激励进入机制全解析:如何精准锁定激励对象?

2025-08-13
图片

一大前提五个原则:构建筛选标尺

一大前提:三观不合,一切免谈
股权激励是中长期合作,需选择与公司战略、文化高度契合的员工。若价值观冲突,再优秀的员工也可能成为"定时炸弹",因此,价值观不合者,能力再强也需"靠边站"。
五个原则:
1. 公平公正原则:避免"关系户"或"一言堂",需建立透明评估标准。
2. 过往贡献度原则:通过KPI、项目成果等数据筛选"历史功臣"。
3. 可持续贡献原则:不仅要看现在,更要预判员工的未来价值。
4. 不可替代性原则:股权应流向"离了TA项目就停摆"的关键人才。
5. 动态管理原则:定期考核、适时调整,防止股权固化。

图片

两大工具:量化决策避免主观

1. 人才九宫格:绩效与潜力双维度筛选
第一梯队(第9类):高绩效与高潜力的超级明星,股权激励首选;
第二梯队(第7、8类):潜力之星/绩效之星,通过股权激励激发潜力,引导成长;
第三梯队(第4、5、6类):待发展者/中坚力量/熟练员工,给予少量股权,稳定团队基础;
第四梯队(第1、2、3类):暂缓激励,预留股权等待成长。
人才九宫格:
图片

人才四象限:态度与能力快速分类
第一象限(能力强+态度好):核心激励对象,直接纳入计划;
第二象限(态度好+能力弱):提供培训机会,适度激励促进成长;
第三象限(能力弱+态度差):坚决排除,避免团队负效应;
第四象限(能力强+态度差):区分原因,可调和则调整岗位,不可调和则清理。
人才四象限:
图片

图片

四大核心要素:行业通用的筛选标准

1. 司龄:通常要求1年以上,避免"短期套现"、"空降"误解,确保价值观磨合。
2. 职级:中高级以上职级优先,职级越高机会越大。
3. 业绩:绩效考核需达良好以上,特殊情况可放宽至合格。
4. 特殊贡献度:特殊人才可突破常规,经董事会审批可直接纳入。

图片

总结

股权激励进入机制旨在从初步范围中精准筛选核心激励对象,需以三观契合为前提,兼顾公平公正、过往贡献、可持续潜力、不可替代性及动态调整五大原则,通过人才九宫格或人才四象限工具量化评估,结合司龄、职级、业绩及特别贡献等核心要素,构建科学、动态的筛选体系,确保股权流向价值与文化双契合的核心人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