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激励对象群体
1、上市公司:依据相关规定,激励对象一般涵盖董事(独立董事除外)、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或核心业务人员,以及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有直接影响的其他员工。在境内工作的外籍员工,若担任上述关键岗位,同样可成为激励对象。
2、非上市公司:虽然没有专门法律法规规范,但通常将公司董事、中高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业务骨干,以及董事会认为对公司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员纳入激励范围。3、国有企业:激励对象主要包括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对公司整体业绩和持续发展起直接影响的核心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不过,上市公司监事、独立董事以及由上市公司控股公司以外人员担任的外部董事,暂不纳入股权激励计划。确定激励对象范围的思路
“纵横结合”的模型:
1、纵向:在企业内部,逐步拓宽股权激励对象范围,从初创期聚焦研发团队,到成长期扩展至管理、运营、销售团队,再到成熟期对管理人员和研发团队重点激励,以此调动内部员工积极性。2、横向:整合上下游供应链,将激励对象延伸至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和合作伙伴,借助外力在细分市场站稳脚跟并确立优势。但各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始终以本企业为核心,构建内外联动的良性循环。定对象的策略
1、初创期:企业规模小、资源有限,对人力、物力、财力需求大。此阶段可将激励对象锁定为研发团队,他们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决定着企业能否在市场中立足。2、成长期:企业业务快速扩张,需从研发团队扩展到管理团队、运营团队和销售团队。若条件允许,进一步拓展至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和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企业发展。3、成熟期: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强,更注重完善管理。此时应加大对管理人员和研发团队的激励力度,稳固企业市场地位,推动持续创新。总结
股权激励的对象应是对公司具有战略价值的核心人才,他们掌握关键资源、技术和业务,是推动公司发展的关键力量。在确定激励对象时,企业要依据自身性质,参考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运用“纵横结合”思路,合理确定激励对象范围。只有精准定对象,才能让股权激励发挥吸引、留住人才,提升团队积极性,助力企业长远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