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国《巴黎人报》4日报道,著名奢侈品牌爱马仕第五代继承人尼古拉斯·普伊奇宣布,他将收养家中的园丁作为自己的养子,并由他继承自己部分遗产(约合400亿人民币)。这一决定着实令人震惊,目前虽还未有爱马仕家族成员出来发表意见,但却遭到了普伊奇自己创立的基金会尼古拉斯·普伊奇基金会(NicolasPuechFoundation,已更名Isocrates Foundation)的强烈反对。
据基金会网站介绍,该基金会由普伊奇资助成立并运营,以支持民间社会组织在维护公共辩论方面发挥作用。2011年,普伊奇为基金会签署了一项继承协议,将所有的爱马仕股份遗赠给基金会,这种协议比遗嘱更具约束力。虽然普伊奇曾在今年2月手写过一份通知给基金会,表示他在建立同名基金会时被误导了,“打算做出其他遗嘱处置”,但基金会表示“单方面解除继承合同是无效的”。 普伊奇与基金会之间的继承合同中有一段条文:如果有继承权的子女出现,他或她将有权获得至少50%的资产。但该摩洛哥工人能否成为普伊奇的合法继承人,还未可知。
这类事件也不是第一次在奢侈品家族上演了。欧莱雅前掌门人利莉亚娜·贝当古(Liliane Bettencourt)因要将自己的蓝颜Gay蜜收养而与自己的独生女公然开撕。其女儿弗朗索瓦丝反手就把母亲的Gay蜜巴尼耶告上了法庭,指控他诱导自己年迈、神志不清的母亲做出错误的决定,意图侵吞母亲的财产。同时,她要求相关机构鉴定母亲的精神状态。2011年,法院做出第一次判决,认定利莉亚娜患有痴呆症及“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不再适合管理欧莱雅集团,需要女儿的监护,其资产由女儿继承。母女大战就此结束,虽然最后女儿夺回了继承权,但这其中波折也不免让人唏嘘。
由于国内外情况不同,对于这次爱马仕继承人事件我们暂时无法预估最后的走向,但是,在我国,捐给基金会的钱/股份还能要回来吗?首先,我国的基金会种类较多,但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具有盈利性质的基金会、非盈利的基金会(公益基金)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条: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请求交付。简而言之就是,如果你是向公益基金会捐赠的钱/股份是不能拿回来的,并且在你不愿交付时该基金会可要求你履行支付义务。
以下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2019年4月10日,中国矿业大学在110周年校庆之际,公开宣布其2008级校友吴幽捐赠1100万元人民币,支持学校事业发展。
由此可见,一旦签订捐赠协议,不是单方面“悔捐”就可以的,捐赠人若是“悔捐”,必须具备法定条件,如:捐赠人公开承诺捐赠或者签订书面捐赠协议后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经向公开承诺捐赠地或者协议签订地的民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后,可以不再履行捐赠义务。
此次爱马仕继承人的事情也给大家提了个醒,处理财产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影响,为了避免陷入此种尴尬境地,可以咨询专业人士采用其他方式来解决,如定期更新遗嘱、提前设置协议有效/无效性条例等。遗产继承是大事,一时冲动可是很容易让自己掉进大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