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假争议“暴雷”事件:企业用工合规的三大警示

2025-04-07
图片

案情回溯


李某2019年入职某某公司任市场部设计师。2022年9月登记结婚后申请婚假(9.29-10.11),公司以国庆经营旺季、岗位不可替代为由拒绝,并以连续5天旷工解除合同。李某主张违法解除赔偿金82,040元及婚假工资4,551.72元。公司辩称其请假时未提交结婚证,且《考勤管理办法》合法,保密费(月6,073元)不属工资。仲裁及一审部分支持加班费、年假工资,但驳回赔偿金及婚假请求。李某上诉,争议聚焦于:1.公司拒绝婚假合理性(岗位必要性、制度溯及力);2.保密费是否计入经济补偿基数。二审需审查公司制度制定程序、经营困难证据及婚假条件(申请时结婚证提交情况)。


图片



图片
法院判决

判例:(2023)沪01民终9826号

裁判结果:认定企业构成违法解除,判令支付赔偿金;支持员工未休婚假工资请求。

核心说理:1.程序正当性:企业临时制定针对性制度限制婚假,违反程序公平;2.实质合理性:婚礼筹备具有人身专属性,企业未证明业务紧迫性;3.惩戒适配度:扣除合理请假天数后未达旷工标准,解除行为过度。

图片
澜亭解读

婚假争议的本质是法定权利与用工管理权的博弈。企业唯有筑牢“程序合法+实质合理+证据完备”三重防线,方能避免“合规制度”沦为“败诉铁证”。

(1)制度设计漏洞:程序合规≠实质合法

制度要求“婚假必须一次性休完”,与《浙江省婚假规定》允许分段休假条款冲突;请假流程苛刻(如强制提前5日申请),未考虑紧急情况例外。
合规要点:合法性审查:制度条款不得突破地方性法规(如浙江允许分段休假);例外情形预留:增设“突发婚礼安排”紧急审批通道,留存协商记录。

(2)证据链断裂:管理行为“不可回溯”

员工口头请假未系统留痕,争议发生时无法举证或考勤记录与制度执行脱节(如默许“先休假后补流程”)这样的情况大概率导致证据链断裂。
证据固化指南:全流程线上化,婚假申请、审批、销假均通过OA系统操作;沟通记录归档,微信、邮件等非正式沟通需同步转存至人事档案。

(3)解除理由悖离“社会常理”

婚礼筹备具有人身专属性,企业拒绝理由需证明“压倒性业务需求”;因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婚期调整,企业需给予必要宽容。
合规红线:避免在员工登记结婚后3个月内、劳动合同到期前30日等敏感期解除合同;解除前需评估“社会公众朴素认知”(如判例中“婚礼日期难变更”的合理性)。


图片


分享